雾山乡 - 历史沿革

“千岩逐角互吞吐,一峰拔起矜崔嵬;日光微漏见潭底,水汽上薄云成堆。”南宋诗人陆游游此时亦拍手叫绝,赋诗注云:“青霞嶂、碧玉潭皆雾中佳处。”由此可见其风光之美妙秀丽了。
雾中山是中国佛教早期传播地。东汉永平十六年,印度高僧摩腾、竺法兰来雾中山创建大光明山普照寺,仅比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洛阳白马寺建成晚六年。东晋时改名天诚山显应寺,唐高宗时又奉旨复还雾中山普照寺原名。明宣宗时,始更名开化寺,一直沿用至今。明代是雾中山佛教的极盛时期,庵寺很多,其中,天化寺为寺庙之总持,负责管理各庵寺。不幸的是,明末清初,雾中山的一百多座庵寺大都毁于兵燹。当时尚存有明永乐十三年重建的大雄宝殿等建筑数十间,铜铁佛像、铁钟等文物。清初曾修复部分殿宇。一九九二年八月,大邑县人民政府为了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发展旅游事业,批准将雾中山开化寺、接王亭、莹华殿等佛教遗址开放作为佛教活动点,由峨眉山高僧普观大师任住持,果章大师任监院,现正在按照规划重修古庙,恢复古迹。
雾山乡 - 乡镇发展

民国2年,甲改为区,归属仍旧。24年,兴隆团地划归鹤鸣镇,改设第十三、十四、十五等3个保。大竺、刘山地区编入龙泉乡第八保。
解放后,归属仍旧。1950年10月,鹤鸣乡有3个保及其下属甲改为村及其下属小组。1952年1月土改结束时,改为鹤新、兴隆、雾山村,小组为居民小组。1953年1月,此3个村地置和平乡,并分鹤新村置松筠村,分兴隆村置鹤屏村,分雾山村置虾口村。乡人民政府驻兴隆场接引殿。1955年,太平乡六坪村的车盘沟和双龙村的龙窝子划来归鹤屏村。1956年,鹤鸣乡的三峰村和普陀乡的新民村又划来。乡人民政府迁鹤鸣山文昌宫。
1958年10月,此乡建立和平人民公社,同时复兴乡的和平村和龙泉乡的西廊、共和2村划来,三峰、新民、鹤新3个村则划归鹤鸣乡。8个村编为5个管理区,32个生产队,1个畜牧场,1个菜蔬农场。乡人民委员会迁回兴隆场。1961年,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和平大队划出还属复兴乡,西廊大队自刘田坝以下划出还属龙泉乡,毗邻鹤鸣乡的部分生产队划出归鹤鸣乡三峰村。至此全乡(社)辖8个生产大队,55个生产队。1968年9月,成立和平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政区只称和平公社,不再同时称和平乡。1981年3月,和平公社改为雾山公社。1984年3月,雾山公社改为雾山乡,下辖8个村,53个村民小组。
雾山乡 - 乡镇环境

雾山乡境内有闻名遐迩的道源石林--大坪山,有中国南传佛教第一站的雾中山开化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林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水力发电站3座,火力发厂1个。
雾山乡 - 旅游打造

川西民居旅游小镇
该小镇依山傍水,由不同风格的川西民居建筑群落组成,其中建有川西民居博物馆,游客徜徉其间,如同置身于一个时光流淌的历史文化长廊,尽情领略原汁原味的川西建筑风貌和民俗民情。
该区域还将建设星级酒店、温泉疗养度假中心等高档旅游服务设施。借鉴丽江模式,居住在小镇的居民将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购物等旅游相关服务产业。
佛教主题文化旅游
雾中山开化寺始建于东汉,仅晚于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六年,是千年佛教圣地。按典籍所述,其鼎盛时期,大小寺庙108座,被尊为中国佛教圆明园。在开发规划中,将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其遗址上陆续恢复重建重点庙宇景观,使游客体会到山水间禅宗文化的博大。
打造四川铁观音产地
发挥雾山当地气候土壤适宜栽种铁观音的优势,雾山旅游开发公司从福建安溪购进近2000万株铁观音种苗,并引进当地传统制茶工艺师傅和设备,2008年首期已经栽种的3000亩铁观音茶场,已产出正宗铁观音新茶1.5吨,据悉,雾山产铁观音正在通过质检,近日就将正式上市。
茶场负责人介绍,该茶场将打造成生态观光茶园,游客可体验采茶、加工一条龙的铁观音制茶工艺。“我们要打造四川自己的铁观音品牌,把雾山打造成四川铁观音产地,形成本地旅游的又一亮点。”
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
2008年,项目开发商正在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训练中心商洽,在雾山乡建设战略合作集训基地。体育公园将囊括山地高尔夫、板球、保龄球、马术、橄榄球、壁球、藤球等运动中心,配套可满足国际级赛事的比赛场地,建成后,将引进举办国际、国内体育赛事。
结合旅游开发安置当地村民居住
青瓦白墙,飞檐斗拱,一百多栋带有浓郁川西民居特色的三层小楼在大邑县雾山乡显得格外惹眼。“政策好,我们赶上好时候了。这两楼一底200平方米都是我家的。”昨日,在大邑雾山乡香云河谷农民新村,两河口社区11组村民黄全喜笑颜开地领着记者参观马上就要入住的新家。
像黄全一样,当地有600多村民和在这次地震中房屋损毁的村民也即将入住这个全部按川西民居特点建设的小区。据了解,村民们即将入住的新居就是佛教文化旅游项目的配套项目,投资3亿元建设的香云河谷农民新居。
入住新居参与旅游开发
“我家五口人,200平方米住得太大,等这里旅游开发起来后,我家准备把一楼搞成小卖部,楼上拿几间房子做旅馆住宿,日子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好。”黄全已经开始规划未来的发展计划了。
据介绍,按人均30平方米安置村民。“香云河谷农民新居4个区全部竣工后,将是一个全部川西民居格调的旅游小镇,区域内我们还将建设川西民居博物馆,让整个小镇的居民都能从旅游开发中获益,从事旅游相关服务产业。”当地政府相关人士表示,当时着手旅游开发时,就考虑了在腾出发展空间的同时,既能改善当地村民居住条件,又能保障村民持续增收的能力。后期将陆续建设二、三、四区,全部完成后,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房屋近千套,可完全安置雾山乡4000多村民集中居住。
土地有租金采茶有收入
在当地实施的整体旅游开发中,已经实施的万亩观光茶园,为当地旅游增加亮点的同时,也使当地村民受益不小。一位村民说,“我家2亩多土地全部租给了茶场开发公司,每亩每年按260斤大米当年市场价折算现金给我,现在家里有三口人都在茶场工作,每人每天都有20到30元的收入。现在又搬进农民新居了,生活比以前好多了。”[1]